專案失敗是誰的問題?
作為一個使用者經驗的信仰者,我回首這些年來的工作經驗,有些專案成功、有些失敗。對於那些盡了120分努力卻還是失敗的專案,早些年的我往往會把失敗原因歸納到外部去,我自認為已經為使用者考慮的非常周到,只是老闆不理解專案價值、其他部門不配合才會導致專案失敗。或許是因為從員工變為股東的角色轉換、從幫別人的公司做事到思考自己的公司的發展策略,直到近兩年自己創業才發現逐漸發現,這些外部因素或許是原因之一,但當年作為產品設計者的我絕對也要負上一些責任。
策略思考
Don Norman在今年的User Friendly指出,使用者經驗設計師的盲點就是很容易把設計的使用者認為是消費者,卻忽略了自己的老闆、老闆的老闆或老闆的老闆的老闆也是使用者,因此產品才會沒辦法做出來。 知道問題是第一步,但問題該如何解決呢?最近有幸能夠和臺大社會系的陳東升教授以及廣告大師龔友誠(David龔)能夠有些接觸,他們兩位的見解,確實指出了我的盲點,也讓我知道了接下來的努力方向。
四個角度
David龔指出,一般資淺的員工在工作時,只會注意到自己的角度。被交付的任務是什麼就做什麼,不會想到和其他人怎麼配合得上的問題。以廣告來說,必須同時考慮到導演、廣告主、門市及消費者的角度。每個角色想的不同、知道的不同,只有思考到這些角色之間的關聯性、利害關係,把這些想起來很複雜的東西搞懂之後,轉化成行動、對於不同的角色有不同溝通,如此才有可能把廣告或其他任何事情做好。
五個步驟
陳東升教授提出,一般人在思考策略時,只會想到下一步要做什麼,萬一事情沒依照自己的情況發展,就會亂了套。因次他認為在專案開始前,應該就要想好接下來的五個步驟。不要一次想畢其功於一役,要一步一步逼近自己想要的成果。對於可能的各種結果,也要有不同策略去對應。如此才會一切都在掌握當中。